本文转自【钱江晚报】;
元旦前,杭州迎来多年不遇的超级寒潮,最低温度降至零下7度。这两天,今冬第二次大降温来袭,杭州再次开启速冻模式。 (自媒体久久自媒体)
近几年,在杭州中高端住宅项目中,地暖逐渐成为标配,不少刚需楼盘亦配置地暖。这些家中有地暖的业主,在遇到寒潮时,是否温暖如春?
(原创文章www.jj00.com)
钱报记者了解后发现,一部分人使用过地暖后,再也离不开地暖;但也有一部分购房者,由于背负着房贷,不舍得采暖费,家中的地暖成了摆设。
(原文来自久久自媒体)
1
曾经的“顶豪”配置
如今几乎变成精装楼盘“标配”
十多年前,地暖在杭州的商品房市场中,是顶豪才拥有的配置。滨江阳光海岸作为早期的豪宅代表,就安装了地暖。在之后的很长时间,也只有绿城、滨江等开发商在市中心的高端项目,才会在精装修中装地暖。
到了2015年,杭州地价上涨,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,中高端项目数量增多,为了匹配项目定位,精装带地暖的情况明显增加。
图源:视觉中国
2016年10月,浙江开始推行全装修,杭州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启精装之路。2017年,开发商为了提高售价,精装标价动辄在4000元/㎡以上,就连单价3万元/㎡的楼盘,也敢开出6000元/㎡的装标。虽然其中水分巨大,但为了装点门面,地暖一般成为标配。
如今,杭州单价3万元/㎡以上的楼盘大多配置了地暖,如均价3.3万元/㎡的中南春溪集、3.05万元/㎡的万科前宸。与此同时,还有一些2字头的刚需盘,为了看上去更具性价比,比如富阳的万达同心湾,单价仅2.1万元/㎡,也配备了地暖。
2
地暖真“香”
也有人不舍得开
随着一些带地暖楼盘的交付,地暖开始进入很多杭州家庭的生活。
12月初,杭州刚刚有冬天的感觉,记者的朋友小桃就把地暖打开了。用她的话说,最大的感受就是“忘记了冬天的寒冷”。
阳阳也成了地暖的拥趸。开了地暖之后,阳阳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人都舒展了,再也不用冷得缩成一团,只要穿一件春秋款的睡衣就够了。“体验感比空调好多了,全屋都暖得很均匀,也没有噪音。”阳阳说。
为了减少能耗,阳阳每天早上出门前都把地暖温度调到17度,傍晚回到家再调高到22度,再加上只开了主卧和客厅,一个月下来燃气费只用掉五六百块钱,和开空调的电费消耗差不多。
另外,阳阳还解锁了地暖的额外功能:在地上烘衣服,杭州冬季多阴雨,衣服常常晒不干,但铺在开了地暖的地上,很快就干了。
图源:视觉中国
但并不是所有业主在入住后都使用地暖。2020年刚刚入住丁桥板块汀兰府的刘旭,花490万元买了带地暖的洋房。
“当时只是想一步到位改善,所以才买了精装洋房,其实手头并不宽裕,首付三成后,每个月贷款就要还1万多元,我月收入基本用来还贷了。我试开了一个月地暖,煤气费1000多元,原来我住差不多面积的房子,冬天一个月电费才200多元。”按照刘旭的说法,买得起房,却用不起地暖。
和妻子商议后,即便寒潮将至,刘旭前几天还是关闭了地暖功能。“虽然开空调不如地暖舒服,但不至于冻着。现在能节约还是节约点,等以后有小孩,花钱的地方可多了。”
王平也选择不用地暖。他说:“用地暖每个月平均要2000多元煤气费,起码要开三个月,如果开中央空调,每个月估计能省1000多元,这点钱拿来下馆子或者买好吃的,生活质量能提升不少。”
在一些带地暖的刚需楼盘中,在房贷的压力之下,闲置地暖不用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。
(文中受访人物皆为化名)
如果李小龙不死,到2014年11月27日,正好是七十四岁。 关于李小龙的死因,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版本的说法在流行着,有人说他是病死,有人说他是猝
《网络推客》网络推客是指那些从事网络推广的人,或者说就是网络推手。目前从事推客工作的人还很少,第一推手就是其中非常优化的一家,但是
5月15日上午,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,以此庆贺母校建校120周年。 此次成功登顶时间为北京时间2018年5月15日10时23分
5月13日,山东烟台龙口。一个养殖场捞到了一只超大海参,刚捞上岸时,海参体长80多公分、重4斤9两,比暖水壶高度还长,脱水后还有2斤8两。
《女人补肾的食疗法》女性红颜易老,她们的青春总是很短暂,肾虚就是人们所不知道的祸根之一。它会引起月经方面的问题。那么女人面对肾虚时
也许你已发现如今的经济市场,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思维,反应在餐饮行业,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满大街的外卖骑手狂奔前进了。成都冒菜加盟
夏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最高被确定的一个。夏至迎来阳光充裕、日温度高,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。夏至迎来多暴雨、强对流及梅雨频发期。夏至
瑶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,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,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中国境内的260多万瑶族人口,分布在湖南、广西、广东等10多个瑶族
Copyright2018.久久自媒体资讯站,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!